于是,黄钺等五人出了沧州,便向大名府走去。
大名府是个好地方,杨志、索超、卢俊义、燕青等人没少在大名府溜达。大名府城高地险,堑阔濠深,人物极尽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大名府在北宋很重要吗?太重要了!因为大名府是北宋的五京之一,全称是“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和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并称“三大都”。另外,北京大名府又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并称“四京”。
北京大名府在北宋是个什么级别的存在呢?北京大名府差不多就相当于德国的巨人城市“南天王”慕尼黑。说了半天,北京大名府在哪呢?在河北,就是后世的邯郸市大名县东南一带。说起“大名”的起源,还得从“万”姓起源的鼻祖说起。与中国绝大多数姓氏一样,万姓也是一个多源头的姓氏。万姓的起源,源头较多,中国能见到的万氏族谱中,几乎都把出自姬姓的毕国后裔——毕万作为公认的首姓始祖。毕万何许人也?这话还得从周文王姬昌说起。
众所周知,周文王姬昌是周朝的奠基者,在位50年,在他当政的第42年开始称王。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开拓疆土,为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奠定了牢实的基础。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叫姬高,是周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周文王死后,他的大儿子姬考(伯邑考)早逝,所以由二儿子姬发继任,是为周武王。周武王继位后,作为叔叔的姬高成为周武王的得力助手。公元前1046,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姬高与哥哥姬旦、姬奭等,护卫周武王进入商都拥戴周武王登基称王,建立周朝。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姬高被封为公爵(周朝时五大爵位公、侯、伯、子、男爵中的最高等级),封地在毕地(陕西咸阳)。姬高在毕地建立诸侯国毕国。按当时的惯例,他被称作毕公或毕公高。周武王死后,毕公高成为顾命大臣之一,与周公旦、召公奭等一起相继辅政周成王、周康王,使得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形成前周时期“成康之治”的盛世。
毕国存在400多年后,被西戎灭掉。毕国的公族子弟沦为平民,四散逃亡,并以国名为姓。其中一个叫毕万的人,流落到了晋国。毕万靠着一身本事,成为晋献公的谋臣,晋献公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明君晋文公重耳之父。
当时已进入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时,国势日益强盛。晋献公在前期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公元前661年冬天,晋献公对军队进行改革扩充,随后对周边的3个小国耿国、霍国和魏国发动战争。战争中,晋献公作为主帅,站在战车的中间;站在左边的是大将赵夙,站在右边的就是毕万。
君主的战车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站在右边的人,当时被称为车右,不是君主信得过的人,没有资格担任。车右的人选,都是有勇力的人,主要任务是拿着武器保护战车。遇到敌人要负责冲杀,遇到地势险阻战车难以前行时,要下车去推车。所以,毕万能担任车右重任,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场战争中,晋献公一举灭掉了耿国、霍国和魏国,赵夙和毕万战绩卓着。为奖励两人,晋献公任命两人为大夫,把原耿国的土地赐给了赵夙,把原魏国(山西芮城)的土地赐给了毕万。因此,毕万又被称为魏万。
毕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溢,晋国大夫,谥号“文子”,以“万”为姓;二儿子洪,也是晋国的大夫,谥号“武子”,以封地邑名“魏”为姓。由此,毕万后裔分为万、魏两姓。毕万被封到魏地后,晋国大夫、卜官郭偃给毕万占了一卦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毕万被封在魏地,是大吉大利的兆头啊。“万”是盈足之数,“魏”同“巍”,有高大雄伟之意,得此封赏,符合天意。总而言之,郭偃预言毕万的后代必定昌盛,会越来越兴旺发达。从此“大名”就成为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这也为日后以“大名”的名字给这一地区命名留下了伏笔。
200多年后,毕万的后人魏斯果然不负众望,在公元前403年与赵、韩家族“三家分晋”,建立魏国。后来的魏武侯以大名一带作为别都,称为“元城”。
隋炀帝开大运河,魏州有码头三处、渡口八个,尽得水运之利。唐朝时,魏州成为黄河以北的政经中心,经济非常发达。安史大乱后的唐德宗时代,河北军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有个侄子叫田悦,此人自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五代战神、唐庄宗李存勖就是在魏州称帝的,进而灭梁雄霸中原,虽然四年后自己也死于非命。而五代周太祖郭威就是在大名府起兵,建立周朝的。郭威起兵时,留一个人守大名府,此人名叫柴荣,郭威养子。
西汉初年,元城建县。因西汉末年元城县委粟里王莽家族“凡九侯五大司马”(王莽的伯父、叔父5人位居宰辅,“家凡九侯,五大司马”,声势显赫,不可一世。),又称“贵乡”,因历史上天雄军威震一方,又别称“天雄”。自曹魏在元城建阳平郡至抗战期间,先后有贵乡郡、魏州、武阳郡、河北道、兴唐府、广晋府、河北路、大名府、北京、大名路、直隶省会、冀南道、大名道、大名专区等三十多次县级以上的行政机构设在大名,其中三次作为国都,七次作为陪都,八次相当于省级,十余次相当于地市级。大名作为黄河以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长达一千七百年,作为国都、陪都长达一百三十年,这是大名发展史上一段极其壮丽的时期,也让大名的衙署文化达到巅峰,决定了大名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上的大名府,有盛唐名相狄仁杰(击退契丹)、北宋名相文彦博、韩琦、寇准、吕夷简(北抗辽国,使大名府为北宋的陪都北京)、包拯(大名路转运使)等功着青史,万世流芳,寇准留下的“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为千古衙联。着名文学家、诗人欧阳修、苏澈、黄庭坚等,居官在此,吟诗放歌,留有佳话。
五代之前,中原政权还拥有幽云十六州,有地利之险。但晋高祖石敬瑭这老杂毛做了汉奸,把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中原无险可守,大名府的重要性就突出起来。契丹骑兵南下,宋朝只有重兵屯于大名府,才能阻止契丹骑兵南下。大名府堪称是东京开封府的北方门户,大名府若是丢了,四面开阔的开封是无险可守的。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大军准备南下“打草谷”,就是武装掠夺,在幽州集结重兵。消息传到东京,对外向来萎靡的北宋君臣商议对策。很多大臣认为契丹强大,还是和契丹议和,无非多花钱买个平安。还有更绝的,说钱断不能给。那怎么办?很简单:迁都逃跑。这个荒唐的建议被宰相吕夷简给骂得狗血淋头,说我能往,契丹也能往,我们能跑得过他们的骑兵?北方无险可守,一旦丢了,就再也夺不回来了。宋仁宗问计于吕夷简,吕夷简的态度是:绝不能迁都,动摇人心,求和又有损国威。唯今之计,只有以强硬对强硬,契丹有狼牙棒,我们也要狼牙棒,才能让敌人敬畏我们。
吕夷简曾在大名府做官,知道大名府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大名府控扼河朔,号称北门之锁钥,守住大名,就能守住黄河防线,则开封无忧。吕夷简劝宋仁宗在大名府建都,告诉契丹人,皇帝准备亲征,让他们断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吕夷简几乎就是寇准再世,当年契丹南下澶渊,要不是寇准力排众议,北宋早变没了。这事很有名,吕夷简这次名气不大,但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寇准那次。如果不是吕夷简,北宋又想卷铺盖溜之大吉了。宋仁宗“听人劝,吃饱饭”,在当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开始修建都城。听说北宋重点经营大名府,契丹人果然打消南侵的念头。
大名府只是北宋的陪都,皇帝不会经常来这里,但事关开封的饭碗,谁都不敢在北京大名府的问题上玩火。其实早在升北京之前,宋朝就特别重视大名府,能来大名府当官的,那都是朝中一线重臣。比如有寇准、王钦若、吕夷简,以及韩琦、欧阳修、宗泽。
这次,黄钺为何千里迢迢地,来到大名府,就是要找到梁山头领蔡庆。蔡庆也无甚大本事,但上梁山之前,也是个公务员:监狱长。他这个监狱长也不大,但里面管着一个重要囚犯——卢俊义。蔡监狱长是个相当精明的人,蔡庆这个人同戴宗不同,场面上做事情还是非常上路的,比方说燕青想要给卢总送点饭,蔡福也不为难他。再比方说,卢俊义的管家李固与卢俊义夫人贾氏有了私情,先赶走燕青,又与贾氏串通陷害卢俊义私通梁山,所以,卢俊义就被关进蔡庆为监狱长的监狱。李固想将卢俊义斩草除根,蔡庆对卢俊义应该还是同情的,但生意是生意,如果卢总这条命能给我们蔡监狱长带来500两黄金的收益,那么廉价的同情心就不值几个钱了。不料,当蔡监狱长同李固谈拢后不久,梁山的柴进就找上门来。柴进也不废话,表明身份,然后一出手就是1000两黄金拍在桌上,让蔡庆留卢俊义一命,然后话里软中带硬地告诉蔡庆:“如是留得卢员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点儿差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意思是你蔡监狱长好自为之,卢总若有个三长两短,梁山肯定是不会放过你的。梁山这一招很狠,威逼加上利诱,蔡庆一个小官僚当然压力很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P小说网【pbook.net】第一时间更新《梁山不老》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