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世纪9o年代,中国经济快展,汽车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汽车热”
席卷全国。
1994年2月,青岛市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城市展步伐加快,市民对于拥有本土汽车品牌的渴望愈强烈。
此时,作为青岛经济支柱之一的颐中集团,因其前身“国营青岛卷烟厂”
积累了雄厚资金,成为推动青岛汽车产业展的关键力量。
颐中集团的历史可追溯至19年,当时它是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设立的卷烟厂,生产的“老刀牌”
香烟在抗日时期广为人知。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后,工厂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军管,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归中国人民手中,1952年由政府接管,先后生产“哈德门”
、“大前门”
、“白金鹿”
、“红金”
等品牌香烟,家喻户晓。
1997年,颐中集团高层赴英国考察时,得知罗孚汽车有一条二手生产线急于出售。
罗孚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深厚底蕴,其生产线对渴望进入汽车行业的颐中集团极具吸引力。
经过洽谈,双方一拍即合。
颐中集团决定投资2亿元,全套引进罗孚公司的一条柔性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两厢、三厢轿车、旅游车、皮卡4个车型,并计划采用日本原装进口的丰田8a系列动机。
与此同时,颐中集团联合青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英国rds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颐中(青岛)运输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7、18、25。
自此,颐中汽车正式踏上了充满挑战的造车之路。
引进生产线后,颐中汽车面临着诸多难题。
在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配套生产至关重要,难度甚至过整车制造。
与同期许多车企采用ckd半散件组装起步不同,颐中汽车仅引进了生产线和车型资料,未引进相关车型零配件,导致零部件配套问题严重制约了生产进度。
历经数年筹备,2ooo年12月15日,颐中汽车第一辆整车“兰德”
轿卡终于下线,这一时刻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与期待,也让青岛人民看到了本土汽车品牌诞生的希望。
然而,现实却给了颐中汽车沉重一击。
由于零部件配套不完善,颐中汽车产量极低,原本计划年产六万辆,实际第一年仅生产了3oo多辆。
更致命的是,颐中汽车始终未能获得汽车行业的准入资质,生产的车辆只能在山东省内销售,极大地限制了市场范围和企业展空间。
此时的颐中汽车,虽已艰难起步,却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困境,投入大量资金却难以产生效益,企业展举步维艰。
面对困境,颐中汽车开始寻求外部援助。
作为股东之一的青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凭借一汽青岛卡车项目的成功合作经验,与一汽取得联系。
2oo1年底,一汽出面托管颐中汽车。
托管初期,一汽派出六人领导小组,对颐中松散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同时给予颐中一定自主经营权。
被一汽托管后,颐中汽车迎来了短暂的转机。
借助一汽的品牌和渠道,其产品顺利走出山东,解决了“准生证”
皮皮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