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省看着手中还剩余一百多元钱,就在村旁新建了一栋木房子。
长高、长丁成家后仍然住在原地,三兄弟开着大货船跑运输挣钱养家糊口。
这天,三兄弟运了一船木材到江口,返航时给铁湾街上的双基老板运来一船水泥、石灰。
双基在铁湾下码头购买了一个门面,出售建材原料,获利丰厚。
春年在上码头购买门面出售水管、螺丝等物品。
这两位老板善于经营,勤俭朴素,多年后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在铁湾镇上,许多人都知道:“上码头的春年,下码头的双基。”
说的就是这两个人很有钱。
尽管这一时期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过剩,劳动力大量积压在农村。
农民要生活,光靠有限的田地资源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两、三年后,向天坪村的木材早已砍伐殆尽,连杉木棒都收购完了,农民砍烧火柴都要跑很远的路。
清水河沿岸其他村子情形相差无几,濯濯童山。
在生产大队的时候,向天坪村允许社员承包出去“找副业”
,只需要按照规定给生产队每年上交承包费,完成任务后,就可以享受社员的正常待遇。
在生产队,每个社员的报酬以“工分”
形式体现,生产队根据当年社员所获工分多少进行分配。
长省成家后和村里一些从小长大的伙伴随同三叔明裕前往花市找副业。
明裕的妻子是界龙乡人,给明裕生育了三女三子。
长省和明裕来到红星路制造砖瓦,经村干部介绍,长省和明裕租住在白老婆婆家里,白老婆婆前年刚死了丈夫,白老婆婆只有一个女儿,嫁到外地,如今只有白老婆婆一个人守着一栋木房子过日子。
长省和明裕在红星小学外围的高坡上修建好砖瓦棚,开始制造砖瓦。
红星小学由三、四栋平房构成。
山坡对面,花子伙同一群人也在制造砖块,花子是建乡人,杨英武老师的大儿子。
山坡下延伸着一条土马路,离马路不远处逶迤着一条小溪。
此时的花市,所见之处都是低矮的小山坡和一湾湾的稻田,民居以木房子为主,间或杂夹着几栋一层或两层楼的砖房子。
每天收工,吃过晚饭,花子就跑过来喊长省到村前马路边的大广场上去看电影。
土广场上聚集着许多人,既有当地群众,又有许多来花市务工的男、女青壮年,这些人是花市早期的城市建设者。
皮皮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清水河畔小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