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偶像,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扭曲了个人生活的个体偶像。
我们知道,权力和地位、赞赏和成就、浪漫和情欲、富足和安逸都可以成为“致命诱惑”
。
个人偶像极大地推动和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包括我们的工作。
崇拜安逸和欢愉会导致一个人工作懈怠,不能尽心尽力,工作也没有成效。
另一方面,对权力和赞赏的崇拜会导致人们过度工作,或在工作中表现得冷漠无情。
控制狂有几种表现形式,包括强烈的忧虑、缺乏信任和深陷细枝末节。
尽管我们对自己的偶像视而不见,却很容易看见他人的偶像,看到这些假神如何将人们带入焦虑、愤怒和沮丧的泥淖中。
因此个体偶像的概念并不难掌握,况且,我们已经深入探讨过其中几种了。
<p>
然而,偶像不仅导致个人犯罪,也是社会和文化的罪恶根源。
个人造神、拜偶像会引起内心的扭曲和混乱;当家庭、群体或国家造神和拜偶像时,则会导致社会和文化的动荡。
要理解文化偶像或“集体”
(指一群人,而非企业结构)偶像这一概念,我们需要对文化做出更精准的定义,尽管这个定义曾在第3章做过。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安德鲁?德尔班科(andrewdelbanco)写道:我会用“文化”
一词来解释一些故事和象征,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抵制源于生活在一个亳无意义的世界中的忧思......因此,美国的任何希望之历史都必须留出空间,为与希望如影随形的疑虑让路——我们的得失到头来不过是通向死亡终点的无尽焦虑。
<p>
所有的文化都需要连接到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lpower),从而体会到拥有更宽广人生的感觉远胜于深陷世间蝇头小利......<p>
对于《传道书》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答案。
例如,“人活在世上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积聚财富、尽情消费、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如若没有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回答,我们就无法生活,也无法做出决策。
针对以上问题,每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一套共同的信念。
可见,个人需要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社会亦如此。
换句话说,每个社会群体都要向其成员灌输某种价值观,由此赋予生命意义。
<p>
尼采总结道,每个社会都向其成员提供一套“理想”
。
古代文化号召人们为上帝(或神明)、家庭、部落或民族而活。
现代社会推翻了宗教与传统权威,以理性与个人自由取而代之。
尼采虽剑指现代文化,却也注意到一切文化(即使自诩“世俗”
)都提倡绝对道德和超验价值,并声称人们拥有价值和意义的基础是遵守这些理念。
从圣经意义上说,这些文化理念其实就是偶像,而非“好点子”
这么简单。
它们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又被近乎宗教崇拜的狂热推向极致,它们被认为可以带给人幸福和满足感(救赎的世俗版本)。
所有人都必须服务于这些理想,凡对此理想不屑一顾的人都将被弃绝。
因此,古代文化排斥不信神明之人,现代文化则排斥任何偏执或敌视平等和个人自由的人。
<p>
如果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偶像,那么这些偶像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呢?请记住,偶像是被赋予了终极价值的美好事物。
皮皮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属灵书籍电子版》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