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任以虚看到这个题目,差点没破口大骂。</p>
因为他都不需要看后面内容,就知道写得是什么。</p>
而那位状元写的内容,还真就是,把上级官员当做是绿水,吹捧只有在绿水之上,才能培育出好的地方官员。</p>
再结合当地土特产和特殊文化,各种暗示隐喻,要给上官送礼物。</p>
任以虚记得大抵内容是这样的。</p>
当初,与他同行游客看完,感慨古代状元卷子写得好,他却感觉十分无力。</p>
这题目本质上就是,在做思想功夫,在思考各种吹捧上官,玩文字游戏,让卷子体现出两种意思。</p>
一种意思是明面上,用一大堆华丽辞藻,来强行牵扯,绿水和天鹅,与上下级官员,当地特色文化关系。</p>
一种意思是潜在的,是吹捧考官,直接点明,只有在优秀上级官员的领导,才能诞生出优秀的下级官员。</p>
还要拐着弯表示,考官你选我,我考中了肯定给你送礼。</p>
而任以虚正是因为了解了,这种八股文取士,才极为厌恶。</p>
最主要是,三年考一次,没有标准答案。</p>
而考生能不能考得上,就看考生自己会不会,既显得自己高风亮节,又能拐着弯,吹上官英明神武,还能暗示自己中了,一定会厚待考官的。</p>
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在考科举。</p>
比如范进中举,四五十岁才明白科举里面道道,明白之后,这才考上的。</p>
任以虚直接拿出几个,以前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题目,是宋濂出的。</p>
直接将卷子里面深层含义,告诉朱元璋。</p>
他直接表明这情况下选的人才,全都是溜须拍马之辈,考上了一定各种敛财。</p>
朱元璋听完,都有些愣住了!</p>
他暂时也只是想想,只是觉得科举可以困住人才,但是没想到过还有这一层。</p>
不过,朱元璋细细思索着,这并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事情。</p>
科举考试!</p>
八股取士!</p>
要的是束缚天下有才之辈,而不是要天下有才之人,人人都能人尽其才。</p>
朱元璋认为,自己要的是,人才不要给自己闹腾,不要出现贪官污吏,马上有人造反。</p>
他希望的是希望江山永固。</p>
在江山永固面前,县城发展与否,官员水准高低,不重要。</p>
毕竟,数百年科举制度后,已经衍生出一套合格的,师爷体系。</p>
县令可以不懂,但是舍得花钱,就可以找到专业人才,来帮自己处理各种事务。</p>
相比较,县令无才,但是稳定,与县令有才,但是会折腾。</p>
朱元璋更希望是,要听话的无才之人,而不是那种有才能的人。</p>
任以虚一看朱元璋面色深沉,就知道朱元璋没听进去。</p>
他继续表示道:“陛下,如果真按照八股取士,到时候朝堂上,便都是这等行将就木,思想僵化的臣子!”</p>
“因为他们学习四书五经时,科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告诉他们。”</p>
“处理好与上级官员的关系,会送礼物,会吹捧上级官员,这比实实在在做事情,这比真正去提高县城民生,要更快可以升官发财!”</p>
“钻营琢磨上官,比实实在在做事,要升得快。”</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P小说网【pbook.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本想摆烂,可老朱他不干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