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平三年十一月,楚世昭请示长安朝廷,决议北伐匈奴之事,此言一出,满朝俱惊。】</p>
【在长安群臣的眼里,如今大周王朝的国贼是在南方另起山河的南宋政权。】</p>
【而不是那些就在边塞晃荡的匈奴。】</p>
【这些匈奴就算是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打进中原的可能性。】</p>
【更重要的是,北伐匈奴,打赢了,对于大周王朝没有好处,打输了,还要考虑南方的宋人又要起兵伐周。】</p>
【孰重孰轻,满朝文武皆知。】</p>
在这件事上的观点,李凤宁和楚世昭却是一致的。</p>
因为在李凤宁的记忆里,楚世昭曾经经常看着奏折,然后再陷入了长叹之中。</p>
后来李凤宁悄悄摸摸地看了折子...才知道是匈奴人又在边塞侵扰疆土。</p>
楚世昭想要率军攻打匈奴...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又考虑到楚济民尚且年幼,一旦北伐匈奴出了什么事情,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国家就要动乱。</p>
于是北伐匈奴这件事情,楚世昭一直都在心里想着,直到驾崩后,他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们的长子楚济民。</p>
这是上一次模拟推演里的记忆。</p>
楚世昭已显沧桑的脸上,满是愤恨和不甘,可是他却不得不考虑国家...不得不考虑楚济民能不能继承好这片山河,而只能将北伐匈奴的计划搁浅。</p>
所以,李凤宁对匈奴人不会有什么好脸色。</p>
次次都来,次次如此。</p>
谁能对这种强盗有好脸色?</p>
而李凤宁和楚世昭二十多年的夫妻感情。</p>
坦然讲,从一开始不相识时的不以为然...再到一起共事时,常有的分歧和不服气,最终携手走完余生,她对楚世昭很多时候的判断,常常秉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可最后楚世昭偏偏又能靠着结果证明自己是对的。</p>
打匈奴人,局势来说,是没必要。</p>
但楚世昭要打,肯定是有打的必然性。</p>
而且从上次模拟推演里也看出来了,匈奴人常有这样劫掠边塞的举动。</p>
这是有狼子野心的。</p>
不可不防。</p>
再说了,大周的满朝文武是她什么人,楚世昭又是她什么人。</p>
严格来讲,楚世昭才是她李凤宁的一家人。</p>
不帮内人,帮外人,这是什么道理?</p>
如今的楚世昭正值壮年,也没有那么多顾虑的事情,匈奴人如此张狂,楚世昭要打回去,这才是他本该有的性格。</p>
【贞平三年十二月,朝会上,尚书左仆射王淳文面对晋王的决策,立刻提出了劝言。】</p>
【如今的楚世昭身兼大将军又有开府之权。】</p>
【非王也,实乃摄!】</p>
【故此朝中大小事务,其实真正做决断的人,反而是楚世昭。】</p>
【“大将军,此番贸然北伐匈奴,不智也!”】</p>
【“百姓之仇,私也,天下之仇,公也。”】</p>
【“为些许小民而乱大策,岂是长久之计,只有攻打南宋,才是为天下万民所谋求的。”】</p>
【“再者,一旦北伐匈奴,即便胜了,也是国力大失,不胜的话,那就陷入万劫不复之局,受两面而夹,取自亡道也!”】</p>
【楚世昭深知,这些士大夫能如此劝言,是因为匈奴人的扰境,本质上是没有伤害到这些人的利益。】</p>
【不管匈奴人怎么打,遭殃的只是大周王朝边塞的普通百姓,这些百姓的死活,又跟他们这些高贵的‘士大夫’有什么关联。】</p>
【人只要对影响自身利益的事情,才会有解决的动力。】</p>
【可对于楚世昭而言,这一场仗却是必打的。】</p>
【因为不打疼匈奴人,他们就永远觉得你软弱可欺,只要有了这种想法,一旦大周王朝暴露出可乘之机,这些匈奴人又怎么会心慈手软。】</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P小说网【pbook.net】第一时间更新《九五之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