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书架和桌椅都摆得像模像样的,桌上还放了一盆小型的盆栽。 书架上的书填满了大半个书架,而且很多书梁崇在后世都听到过。 看来这个朝代虽然在后世没有记载,但发展的脉络都差不多。 不过奇怪的是,这些书的字迹,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的,粘的也比较潦草。 七月份学堂还要上课,谢湍意只给学生放了三天假。 除去成亲的一天,还剩两天,所以他卯足了劲,打算把家里的活儿尽量干完。 除了打理菜地,还在院子里给平安和旺财钉了一个简单的狗窝。 原先的葡萄藤,盖房时已经剪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根部。 架子也拆了下来,谢湍意见状,又把架子重新架了上去。 以前吃完晚饭,梁崇基本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见梁崇无聊,谢湍意便翻出一些游记,让她坐在窗边的矮床上看。 看累了,又拿出成亲时的挂礼簿,让她数数收了多少钱。 当时谢湍意请他的一个师兄帮忙记的账,大多数人家拿的都是米面鸡鸭,不过还是有一些银子和铜板,甚至还有银票。 铜板差不多有两千多文,大部分是萨仁大婶、托雅、那日苏她们几家送的。 银子就比较多了,谢湍意是小师弟,他的师兄和师父出手都比较阔绰,霜竹那边,余沛也送了厚礼。 三个师兄一人挂了十两银子,钱大夫和黄大夫各挂了三十两,陈大夫挂了五十两,余沛挂了五两。 梁崇半忧半喜,收了人家这么多钱,到时候可是要还回去的。 看梁崇一脸愁容,不知道怎么还这笔钱的时候,谢湍意好笑的跟她说,“放心用吧,他们成亲可比我早,以前我就送过了,现在只不过是收回来而已。” 自己则点着油灯,在书桌上奋笔疾书。 看游记的时候,梁崇才知道谢湍意除了教书,还和城中的书铺有合作,帮他们抄书赚钱。 时下,抄书都是贫寒学子才会干的事情,像谢湍意这种已经考上童生,又当了夫子的人,还做这个活儿的,倒是比较少见。 大业朝虽然也有活字印刷术,但很多的书还是只能靠人力进行手抄,所以书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价格贵的离谱。 像《三字经》、《千字文》这种基础类书籍,一本能卖到三百文左右。 厚一点的书就更贵了,卖价一到三两银子一本。 至于各个时期的考卷,还有一些名家大师的批注本,更是能卖到五到十两银子,甚至更贵。 但学子抄书赚的钱就非常少了,谢湍意抄一本有梁崇一个指节厚的书,书铺开价才一百文钱。 即使这样,抄书的活也不是谁都能接的,对字迹还有一定的要求。 梁崇过去看了看,谢湍意的字迹工整清晰,排列整齐,没有什么连笔和锋芒,书铺要的正是这种。 他的字迹和书架上的那些书的字迹如出一辙。 谢湍意解释,他以前经济拮据,买不起书,只好到书铺里接了活来做。 给书铺抄书的同时,自己也会抄留一本。 这样便能省下一些买书的钱,还能赚一些花用。 当夫子以后,他的空闲时间便比较多了,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抄三本书,加上夫子的月例,每月差不多能赚一两银子。 这个钱,虽然不如梁崇赶山那么暴利,但也算是一笔高收入了。 一年差不多有十两银子入账。 而且也不是什么大的体力劳动,更不用时刻面对危险。 梁崇感慨,还是读书有前途,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然诚不欺我。 不过想起谢湍意本身眼睛就不太好,还有夜盲症,别到时候程度更加严重了,便让他别太过劳累。 钱够用就行。 回头还得买点猪肝、鱼肉之类的给他补补。 一般新娘或者入赘的女婿,三日后还得回门,谢湍意无门可回,再加上学堂的假期也到了,便收拾了东西,去给学生上课。 中午若是梁崇做了饭,便回家吃现成的,不过大部分时间,回家的时候,梁崇已经上山了,谢湍意依旧得自己动手。 梁崇只在家休息了几天,成个亲而已,并没有什么劳累的地方,七月份可是赶山的好时间。 可不能耽误了赚钱。 该说不说,怪不得俩人能走到一起,实在是俩人都钻到钱眼里了。 新婚夫妇,哪个不是你侬我侬,一刻都分不开,俩人却是一个忙着上课,一个忙着赚钱,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七月底的时候,玲儿趁着梁崇在家,找上了门。 虽然她和托雅日常有事无事也会过来找梁崇唠嗑,不过这回说的却是正事。 她想和梁崇合作,一起养兔子。 梁崇原先想养的就是兔子,但迟迟没有下手。 当时想的是,兔子易于繁殖,生长周期又短,一只兔子能卖到几十文钱,算是回本比较快的养殖类动物。 且来营州以后,梁崇还没有见到过多少养兔子的,说明市场有一定空缺。 但仔细了解以后才知晓,怪不得没有人养,兔子非常娇贵,肚子里极其容易生虫。 另外,养得多的话,还容易得兔瘟。 后世养殖场里的兔子,大多都打了驱虫药和兔瘟疫苗。 古代没有这个条件,很多从山上拿回家的兔子,养个四五天就死了。 第二,营州属于北方,兔子喜欢吃青草,北方的冬天万物凋零,就得喂一些麦麸和玉米,养殖的成本就高了,并不划算。 想想还是作罢。 和没有养殖经验的梁崇不同,玲儿自小由老把头领着长大,和昆图一样,在逐鹿部落是养鹿的好手。 只不过良禾村在山下,并不适宜鹿群生长,加上她作为外嫁女,也不好将娘家的手艺带到夫家。 那日苏去山上守蜂群的时候,好几次都给她带了兔子回来,玲儿便想着养一养兔子。 那日苏每半个月得上山一次,玲儿一个人在家,虽然有四条狗陪着,难免觉得无聊。 再说,良禾村的土着,大多都有十来亩田地以供嚼用,只有下山的乌拉尔人,田地较少。 每人平均下来也只有一亩多,根本养不活一家人,便只能钻营别的渠道赚钱。 而玲儿找梁崇寻求合作,是因为梁崇的另一处房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P小说网【pbook.net】第一时间更新《哑女的古代生活日志》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