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p>
惊雷在头上炸响,让人们内心恐慌,惴惴不安。人们一旦心生戒惧,在危险中行走时就会更加小心,反而不会有过失。</p>
光靠皇帝一人治国理政显然不够,朝廷必须配备一个勤政能干的官僚集团,国家机器才能有效运转。</p>
明宣宗登基后,继续加强内阁的行政地位。明宣宗制定了条旨或票拟的正规办事程序,规定由内阁大臣审议奏议并草拟诏令内容以供御批。对于他们的意见,朱瞻基基本予以采纳并诏令各部门施行。</p>
从此以后,内阁事实上已成为皇帝和六部之间的桥梁,并且已具备一定的决策权。他们通过咨议、建言、纠弹、建策军务、边事等形式辅佐皇帝,参与朝廷行政、监察、司法、军务等军国要事决策。</p>
在明宣宗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名臣、能臣,共同缔造了着名的仁宣之治,其中尤以三杨的贡献最大。</p>
所谓三杨,是指杨荣、杨士奇、杨溥。这三人各有所长,其中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古守正。若事涉军旅,明宣宗多采纳杨荣的意见,若事涉礼仪制度,则多采纳杨士奇的意见。</p>
杨荣(1372年-1440年)本名杨子荣。他历事五朝,参于重修《太祖实录》及编修太宗、仁宗、宣宗三朝实录,且亲身经历了明朝内阁大臣的诞生和权力变迁。</p>
明成祖时期,杨子荣便以文渊阁大学士之位出任内阁首辅。</p>
明仁宗时期,他以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任工部尚书,已成皇帝的五品私人秘书升任一品大臣。</p>
明宣宗登基后,杨子荣因定策平汉王叛乱之功进升少傅,曾两次随明宣宗巡边。他为人警敏通达,谋而能断,被比作唐朝名相姚崇。</p>
他历仕五朝,经历大大小小无数风险,其中包括两次争夺皇权的兵变,可以说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他之所以无灾无难到公卿,除了满腹经纶以外,更在于时时刻刻警惕守正。</p>
他曾经如此说过:“,这是我的原则。我不会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因为这会引来祸害。”我们来看看他如何做到事君有体,进谏有方。</p>
明成祖取得靖难之役胜利时,杨子荣刚好三十而立。</p>
还是燕王的朱棣志得意满,正准备打马进入应天府,杨子荣突然拦在马前,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p>
朱棣幡然醒悟,立刻驱马前往拜谒太祖陵墓。他刚刚率兵击败建文帝,身上还背着一个造反的标签。如果连自己亲爹朱元璋的陵墓都不拜就擅自登基为帝,天下人会怎么看他,史官该怎么写他?</p>
杨子荣因此一问而得到朱棣的器重,成为大明首任内阁七学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获赐名荣。</p>
杨荣最大的特点是明断。</p>
有天晚上他值守内阁,忽传急报宁夏被围。杨荣向明成祖分析道:“宁夏城坚且百姓习战,这份奏报到京师已有十几天,宁夏之围应该早解了。”夜半时分果然又来奏报,说宁夏之围已解。这件事,让明成祖印象非常深刻。</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P小说网【pbook.net】第一时间更新《跟着姓名学国学》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