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世间竟有此奇闻?\" 崇祯闻老臣之言,非但不愠,反生乐意,自诩面皮厚如城墙,殊不知与泰山大人相较,实乃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 坐拥金山银海,富可撼国,却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一出哭穷大戏,若非深知此翁家底,险些被百官联手,玩弄于股掌之间,成那戏台上滑稽之猴。 念及前任帝王,崇祯不禁心生怜悯,彼辈被蒙蔽至深,至死不悟大明贫瘠之真相,实为可悲可叹。 \"陛下圣明,心系苍生,臣等身为股肱,自当竭力为百姓谋福祉。 吾等商铺,皆以平价惠民,利润微薄,几近无利可图,今陛下加税,实乃雪上加霜,经营难以为继矣。\" 成国公朱纯臣适时接话,言辞恳切。 此等老臣,皆是舌灿莲花之辈,演技之精湛,若逢后世,定能摘得影帝桂冠,闪耀荧屏。 \"诸位卿家,亦持此议否?\" 崇祯笑语盈盈,一语既出,意味深长。 禀告圣上,微臣斗胆,以为苛征商税非明智之举,望陛下慎思明辨,勿轻启此端。” 大理寺卿梁阳,挺身而出,言辞恳切。 “恳请圣上深思熟虑!” 国公、国丈引领,群臣附和,声浪滔滔,唯温体仁、杨嗣昌等帝侧肱骨,静默如松,静待时机。 “朕似乎过于仓促了!” 崇祯帝恍然大悟,龙指轻点龙椅,若有所思。 温体仁适时进言: “陛下仁心广被,已减北方赋税,若再免商税,国库恐将枯竭,何以支撑国之大计?” 杨嗣昌紧随其后,妙语连珠: “温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当广开言路,勿偏听偏信。 京城商贾之利,岂可仅凭成国公、嘉定伯之辞而断?当遣户部、厂卫细查,方显公正。” 新任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洪承畴,风尘仆仆自山陕归来,言辞凿凿: “臣亲历边陲,深知百姓疾苦,因生计所迫,方有从贼之举。 陛下新政减赋,深得民心,若此时反悔,岂不有违诚信,贻笑千秋? 臣亦赞同温大人之见,商税之事,当详查而后定。” 三臣之言,如珠落玉盘,既显忠诚,又含智慧,令朝堂之上,气氛为之一变。 新贵群英纷起,锐意革新,直指勋爵与东林之弊,而朱纯臣尚持静观,市井巨贾周奎却已按捺不住怒火中烧。 “温体仁,尔真乃朝堂之‘混世魔王’! 吾辈勤勉营商,以惠万民,何曾与你结怨?何故屡屡针对吾周奎?” 言罢,周奎怒不可遏,欲挥拳相向,幸得朱纯臣眼疾手快,拦腰抱住,唯余周奎手指颤抖,怒斥连连。 周奎视财如命,商税之重,于他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夜不能寐。 方与清流之士达成微妙平衡,温体仁却又横插一脚,搅动风云。 此刻,朝堂之上,新晋才俊云集内阁六部,周奎岂甘人后,誓要一展锋芒。 然温体仁,历经沧桑,见惯风浪,即便是朝堂喧嚣,拳脚交加之景亦不以为意。 他淡然自若,仅以一瞥回应周奎之怒,语含机锋: “为臣者,当矢志为君分忧,商税之征,乃时代洪流,民心所向,岂容尔等私利阻挠?国丈府上之奢华,田产之广袤,岂能欺君瞒世? 且老夫虽名‘棍’,却非庸碌之辈可比。”言罢,嘴角勾起一抹轻蔑,尽显大家风范。 温体仁言毕,东林群英怒斥其失态,辱没儒雅之风,周奎恍悟后,怒发冲冠,欲再启拳脚相向。 “住手! 朝堂圣地,岂容尔等放肆! 争议之事,暂且搁置,他日再议。 ”崇祯帝一语定乾坤,尽显和事之智。 然崇祯面上虽怒,心实则喜温体仁与洪承畴、东林及勋贵间烽火连天,争斗愈烈,忠心愈显。 此乃帝王之术,拉一派以制一派,平衡之道,古人之言,诚非虚语。 崇祯威严一展,两派偃旗息鼓。旋即,东林之士细数厂卫旧恶,恳请圣上勿蹈前辙。 温体仁再度领衔,六部与东林互不相让,唇枪舌剑,难分伯仲。 崇祯复言“容后再议”,语带无奈。 东林诸公,深感圣意有偏,厂卫鹰犬满朝,不议即纵,心中愤懑难平。 “陛下,近日闻锦衣卫指挥使韩山河,无端拘捕吴宗达、文震孟等元老重臣,此中详情,陛下可曾耳闻?” 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张旭,一语如剑,直指要害,朝堂气氛顿时凝重。 锦衣卫若无圣上旨意,怎敢轻举妄动,尤是几位昔日内阁栋梁,张旭之言,字里行间尽显愤慨之情。 “哼, 此乃朕意已决。 吴宗达等辈,身居高位,本应辅弼朕躬,却私相授受,贪赃枉法,视民命如草芥,实乃众矢之的,朕心甚痛,怒其不争。” 崇祯面色一沉,佯装震怒。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诸位老臣所犯何罪,竟至于斯?” 张旭恭敬而问,言辞间不失分寸。 “韩卿,速将罪臣劣迹昭告天下!” 崇祯转向静候一侧的韩山河,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 韩山河心中暗喜,朝堂之上纷扰如麻,他心绪却早已飘远,幻想那北镇抚司中解阎王铁腕无情,惩治奸佞之景。 昔日仅闻酷刑之名,今亲眼目睹钱士升、吴宗达之辈受此严惩,实乃大快人心。 在他看来,这些蠹虫落得今日下场,纯属咎由自取,罪不容诛。然陛下明知其恶,却仍与东林党人周旋,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此举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暗自揣摩圣意。 随即,韩山河将精心编纂的罪证递予王承恩,后者稳步上前,准备将这一纸罪状呈于崇祯御览,一场朝堂风暴,就此蓄势待发。 \"宣!\" 崇祯帝沉声一喝,尽显不耐。 王承恩轻挥衣袖,堆叠如山的卷宗旁侧而展,指尖轻点卷首,启唇朗声宣诏,言辞间,历史尘埃似被风卷而起: \"探秘天启六载,前吏部尚书吴宗达,权钱交易,四万白银换得都转盐司副使之位,吴府薛四,昔日管家,今成铁证如山。 转至崇祯二年秋,工部尚书吴宗达,私权泛滥,棉服之暖,却成宗族贪腐之温床,吴昌化以劣充优,九边将士,寒霜中泣血,百命陨落,数千哀鸿遍野。 又闻崇祯三年春末,户部侍郎吴宗达,家族之祸,吴明如狼似虎,侵吞宜兴良田三百八,张四之家,绝望自缢,而吴宗达非但不惩,反纵容恶行,乡里之祸,人神共愤,宜兴百姓,泣血控诉。 同年炎夏,商路风云再起,山西范家,贿金五万四千两,铺就坦途,吴宗达之手,再掀贪墨之浪。 及至崇祯五年仲夏,吴宗达年逾五旬有六,贪欲未减,强夺秀才孙庆爱女,逼其女香消玉殒,悬梁之痛,遗书泣血,孙庆老泪纵横,誓证奸恶,人证物证,俱在眼前,贪腐之罪,昭然若揭。\" 王承恩唇焦舌敝,终是艰难地诵毕吴宗达等人之劣迹斑斑。 崇祯帝面露微妙笑意,审视着东林党人的神色变幻,心中阴霾顿散,暗忖: 铁证如山,尔等岂能狡辩? 然,事态急转直下,几令崇祯怒发冲冠。 “禀陛下,吴宗达、文震孟等老臣,素以清廉自持,心系社稷。 今之所闻,皆源自锦衣卫片面之词,恐有逼供之嫌。 臣斗胆请旨,将此案移交三法司,以求公正裁决,还忠良以清白!” 张旭挺身而出,言辞凿凿,仿佛前尘罪状未曾入耳。 “臣附议,吴大人之冤,昭然若揭,望陛下明察秋毫,下令重审,以正视听!”大理寺卿梁阳亦振臂高呼,声援张旭。 崇祯闻言,怒火中烧,声色俱厉:“尔等可知,吴宗达府中搜出的白银,竟多达三十二万两之巨! 此等贪墨之行,足以令其万死难辞!铁证如山,人赃并获,尔等却仍欲包庇,岂非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P小说网【pbook.net】第一时间更新《朕,崇祯挽救大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