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严厉警告的一众诸侯,反对的人不敢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回去之后不免会讲一些怨言。</p>
齐国和宋国的君臣最为喜悦。</p>
两国的君臣当然希望这一场战争能够继续下去,并且是打得越激烈越好,一个是想晋军被消耗得更多,另一个则是希望楚军可以更加死伤惨重。</p>
只是吧?因为郤锜在会议上太过强硬的关系,列国的史官如实记录,后人可以看到那些史书,不知道会怎么评价。</p>
如果是晋国之君替代了周天子,成为新的天下共主,随后晋国再对文明有足够的贡献,后人当然会认为郤锜是一名伟大的人,是他带着晋国从原有的辉煌走向新的辉煌;换作晋国最终的结局不好,给予文明的伤害最大,无论郤锜或者是哪位晋国高层在后世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p>
当然了,要是有人执笔写小说,将小说写成经典,有些人在历史上干过什么不重要,有的是人会因为小说剧情而去崇拜。</p>
不是开玩笑,很多人真的会将小说当成真实的历史。例如《三国演义》里面好多人物失真,他们在小说中得到美化或丑化,没有多少人会去查历史,只会把小说所写的内容当成真的史实。</p>
另外,不会没有人不知道罗贯中是将元末所发生的事情,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套个壳写成《三国演义》的吧?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p>
当然了,《三国演义》绝对是一部经典巨作,并且有着很高的军事价值。</p>
关于后女真的将领看《三国演义》学兵法这一件事情,好多人当成了谣言,它却是真的!</p>
也就是楼令没有时间,再来是怕得罪人,要不然想把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小说形式写下来。</p>
为什么会得罪人?那简直就是废话。</p>
小说需要有区分人物层次,最为起码的就是有好人或坏人。</p>
因为是基于史实去写的关系,与晋国或楼氏为敌的人,他们都会被写成反派。</p>
当前的很多“反派”活着,他们也会有无穷尽的子孙,知道有那么一回事,一定要将楼氏恨死了。</p>
同时,里面的斗争涉及列国高层和各家族的博弈,讲实话就是不适合流传出去。</p>
当然了,小说区分正派和反派,真实的历史只有成王败寇。</p>
也许等楼令晚年,身体素质无法支撑出征,哪一天会开始去着手撰写。</p>
注意,是撰写,也就是一定会存在艺术加工。</p>
这一部着作再弄成铜版雕刻,等着后人来掘坟发现。</p>
因为已经决定从国内调兵前来轮换的关系,以晋军为首的联军并未展开新的大举攻势,更努力的是加固自己的营寨以及恢复占领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与之相反的是,秦军可以肆意入侵列国破坏生产设施,不等列国重新修复,下一次秦军又来破坏,极长时间的此消彼长,不可能再逆转局势,没有被灭之前都算是在苟延残喘。</p>
楼令当然知道想要灭掉秦国不容易,只是不妨碍楼氏将秦人逼得向西迁徙。</p>
关于迁徙这种事情,秦人极为擅长。</p>
其实,秦国在秦穆公之前,大多数秦人以放牧为生,过着逐草而居的生活。</p>
从秦穆公之后,半数的秦人才转为从事农耕。</p>
等多数秦人以农耕为主,要到商鞅变法之后了。</p>
当前的秦国正是处在半农耕半游牧的时代,一旦“雍”这个都城圈难以从事农耕,他们还能够向西转移,前往“冀”附近开展农耕,或是在其它区域过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p>
所以,楼令并不奢望能够完全消灭秦国都城圈的秦人,更多的是想逼迫当地的秦人自行迁徙离开。</p>
与此同时,楼令更知道战略意图短期内难以达成,后面秦国也一定会反扑。</p>
“去吧。”楼令注视着楼小白,微笑说道:“你已经扬名天下,去获得更大的战功。”</p>
楼小白露出灿烂的笑容,行礼后面朝楼令倒退了几步,再次行礼才转身离开。</p>
这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有人从战区离开,他们都是返回各自的封地,征召新的兵源,收集接下来的战争物资。</p>
离开的人以各个家族的世子居多,他们带走了大量的辅兵以及一部分伤兵。</p>
毕竟,很快就要秋收,随军的辅兵本就是劳动力,能带回去参与劳作,不会让他们留在战场上。</p>
那些回去参与劳作的人,他们在秋收完成之后不会再返回战区,自家的主人回不回得去就很不好说了。</p>
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搞出来的动静有点大,一度让楚国君臣误会联军想要撤军。</p>
等了几天,楚国君臣才琢磨过来怎么回事。</p>
“他们要轮换参战部队!”子革只能说很羡慕。</p>
或者说,楚国这边的家主都很羡慕。</p>
楚国一次性出动三十多万大军,国内可用兵源没有剩下多少。</p>
连带的,各个家族需要依照兵力配属相关的辅助人员,劳动力被征调的数量也是极多。</p>
他们哪怕是想抽调部队轮换,讲事实就是各个家族很难从封地征召到多少部队了。</p>
“让各个家族的农夫回去吧。”楚君审主动说道。</p>
一年不从事生产,有相关库存的家族,他们的日子顶多就是难过一些。</p>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一场战役会打得旷日持久,两年不从事生产,好多家族不止军需难以补充,可能在第三年就要破产了。</p>
楚君审阴沉着一张脸,说道:“派人向南方各个部落征调壮丁以及健妇。”</p>
蒍以邓小声说道:“我们与联军在这边僵持,向南方各部落征兵,一旦出现乱子……”</p>
“他们又不知道战事的进展。”子革说道。</p>
谁不知道一旦南边各部落乱起来,会让主力在中原战场的楚国南边失火?</p>
正是因为南边各部落乱起来会让楚国的南边失火,更加要趁着那些部落不了解战争进程,抽调他们更多的壮丁与妇人。</p>
沈尹主动请缨道:“由臣去办吧。”</p>
楚君审颔首道:“那便你去。”</p>
这一场战役打到现在,楚军不算各种受伤,仅算战死和失踪的人数已经超过四万。</p>
那四万战死或失踪的人之中,蛮人占了一万七千。</p>
他们猜测联军不会好到哪去,最少也该战死两万以上。</p>
若是论伤亡数字,发生在“杨梁”的这一场阵地攻防战,并非有史以来最多,只是该场战役会继续进行下去,结束的那天会出现多少伤亡,谁都无法事先估测。</p>
楚国君臣并不拿蛮人当人,认知之中是跟联军打了个一比一的交换比。这个也是他们愿意继续打下去的主要原因。</p>
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战死数量真的有两万那么多吗?其实并没有。</p>
各国汇报的信息综合起来,战死和失踪的人约是一万四千左右,比楚国认为的数字少了三分之一。</p>
交战双方各自估测的伤亡数字,肯定是会存在疏漏,从古至今都是这样。</p>
只不过,发生在“杨梁”的战役,确实比他们事先预料的还要惨烈。尤其是箭矢的消耗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p>
打到现在,敌我双方的箭矢储备已经告罄,两边不得不派出大量随军人员收集芦荟与竹子,工匠没日没夜打造箭矢。</p>
换作是以前的话,非正式参战人员遇上了,可能会冷眼相视,不至于爆发什么冲突。</p>
到了这一场战役,双方的辅兵碰上也会爆发交战。</p>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非正式参战人员都参战,既有的交战规则已经不存在了。</p>
正当两边的多数高层已经会那样不温不火一直对峙下去,等哪一边重新蓄积了足够的力量再主动发起攻势时,战线侧翼的联军有了动作。</p>
“床弩与投石车已经各自妥当了?”楼令之前吩咐将床弩与投石车分别安置在一些地点。</p>
</p>
楼武答道:“已经各自抵达区域,做好了发射的准备。”</p>
他们的正面是楚军防守的战线,己方肯定也会修筑一些工事,只是与楚军耗费长时间修筑的工事无法比。</p>
楼令环视众人,说道:“让部队进入前线。”</p>
“这一次是试探吗?”季孙行父很是紧张地发问。</p>
不少人用怪怪的目光打量季孙行父,第一次知道鲁国的执政原来这么拉垮。</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P小说网【pbook.net】第一时间更新《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